2020東京奧運終於結束了。
這場運動盛事讓疫情中沈悶已久的情緒,有了氣氛轉換的機會。就說台灣吧,如果東京奧運沒辦成,這一年我們也沒有機會創下奧運參賽史上的最佳成績,更不會看到賽事中的選手們,帶給我們那麼多的熱血與感動。
從海外的眼光看來,多半是謝謝日本的堅持和努力,才能在疫情中順利舉辦且圓滿落幕;從日本國內的角度看來,硬著頭皮(別忘了我們還在「緊急事態宣言」)撐完這場倒霉事一連串的奧運,或許總算能鬆口氣,遠離晦氣。
不過,其實也不是。事情還沒完。
因為賽事所帶來的感動,有一部份是用這城市的性命安危和未來的經濟所換來的。
奧運兩週期間,東京都新冠肺炎感染者增加了5萬4244人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倍。從7月1日起至閉幕式當天,包括奧運工作人員及選手,共有436人感染。
由於延後一年舉行,這次舉辦東京奧運會和帕運的費用膨脹到1兆6440億日圓。是史上花費最高的奧運會。延後舉辦的費用支出由東道主日本吸收。其中,東奧委會負責7210億日圓,東京都政府負責7020億日圓,中央政府負責2210億日圓。
除了以上的大會費用外,東京都政府和中央政府還要另外支付「相關費用」。包括無障礙設施空間的改建,還有為了解決夏天的炎熱問題,東京都又花費了7000多億日圓,至於中央則負責支付警備保全等費用。
這些錢原本還能寄望從門票營收來補貼,但因不開放觀眾,損失了近900億日圓的門票收入。當然更別說原本期待發的奧運觀光財。
這些不斷向上追加的費用,當然都來自於居民的稅金;那些疫情擴散的風險,也是住在這裡的居民得去承擔。
根據朝日新聞在奧運閉幕式當天和前一天所做的民調,政府菅義偉首相內閣支持率掉到28%,不支持率為53%,創下新低點。
閉幕式上看著2024年奧運主辦地巴黎的影片,不免又是一陣慷慨激昂。
2024年,我們,這世界會變得怎麼樣呢?
先別說三年後的奧運了。對我來說,此時此刻,三年真的太遙遠。
我只想關心,日本和台灣何時才能重啟旅遊的大門?
Photo from Tokyo 2020